白昊天 白昊天

最小化 最大化
2021.8-至今,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,有机固体实验室,研究员(博导)
2018.12-2021.6,香港科技大学(HKUST),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, 博士后,合作导师:唐本忠
2017.11-2018.11,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(UCLA),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,博士后,合作导师:Yunfeng Lu
2012-9至2017-7,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,有机固体实验室,博士,导师:王树
2008-9至2012-7,湖南大学,化学化工学院,学士,导师:蒋健晖
 
研究方向:共轭分子体系的生物电子应用。基于共轭分子体系结构可定制、组装可调控、功能可编程的特色与优势,通过可控生物自组装体系的设计和构筑,精准调控生物电子过程,发展基于共轭分子的新型生物活性材料体系及其智能电子器件,在生物功能调控、生物功能增强和生物功能创制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工作。
招生方向:化学,有机化学,电化学,生物电子,生物器件,高分子,超分子化学,材料化学,生物工程,生物医药

吕凤婷 吕凤婷

最小化 最大化

2021.4 至今:           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项目研究员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12.2 至2021.3:   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
2011.5至2012.2:  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
2009.52011.4:  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博士后
2007.92008.10:   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化学系 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博士生
2005.72008.12:   陕西师范大学,材料学专业,工学博士
2002.92005.7:  陕西师范大学,物理化学专业,理学硕士
1998.92002.7:     陕西师范大学 理学学士
主要研究工作是设计合成新型聚合物荧光探针,发展用于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。2020年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、获2010年度第三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金,2009年度第四十六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金。

黄一鸣 黄一鸣

最小化 最大化

2018年10月至今: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,先后担任项目聘用和助理研究员。目前主要研究工作是光催化可控自由基聚合,设计合成新型聚合物荧光探针,发展用于疾病的诊疗新技术。

2017年09月至2018年09月:美国莱斯大学材料科学与纳米工程系,博士后,从事有机半导体分子的合成和激发态光物理过程的研究。

2015年11月至2017年09月:美国埃默里大学化学系,博士后,从事新型光控聚合方法的研究,并设计合成用于细胞特异性成像的共轭聚合物荧光探针。

2009年08月至2015年10月: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化学与生物系,教学助理/研究助理,获得理学博士学位,从事表面活性有机半导体分子的合成与电荷转移的研究。

2005年09月至2009年06月:南京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,获得理学学士学位。

刘礼兵 刘礼兵

最小化 最大化

197810月生,博士,副研究员。2000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,生物技术专业,获理学学士学位;2003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,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,获理学硕士学位,从事基因工程和转基因安全性方面的研究;2007年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,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,获理学博士学位,从事奎尼酸生物合成的代谢工程研究。20074-20092月,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,从事有机导电高分子与微生物及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。20093月留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工作,任助理研究员,同年12月晋升为副研究员,从事新型多功能聚合物体系在肿瘤诊断、细胞成像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。荣获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。